揭秘APP软件开发者百万富翁之路

发布时间:2023-11-30 17:23:05 来源:ub8登录1.0 作者:ub8登录1.0 ub8登录1.0

  他们在等待App Store这样的一个大展拳脚的机会,为此他们能够倾其所有,这也是一个自我传奇的开始。

  几乎每个工作日的晚上6点半以后, 在北京望京科技园,几个年轻人从不同的大楼走出来后,都会聚集在一家咖啡馆中,谈论手机和手机上的应用程序。他们把这个小型组织称为“XMobileApp”,并且还为此建立了一个网站,意图拢聚更多志同道合者一起来开发手机上的小程序—可以是基于Windows Mobile系统,也可以是基于iPhone(手机上网),或者Android。

  团队的创始人之一叫陈宪,大学本科学习应用数学,却因为爱软件而在大二那年开始自学开发软件。毕业后做过芯片开发,在明基-西门子工作过,也曾经在索尼爱立信任职。不过他的工作让他一直有点困惑,为何软件工程师无法在手机平台上有更大的自由?

  陈宪的这种困惑在2008年逐渐消失。这一年3月,苹果为开发者们提供了iPhone软件开发包,并且在7月开放了iPhone App Store。短短几个月中,就有不少开发者蜂拥而至这样的平台淘得第一桶金。随后,Google、RIM等公司也开放了类似平台。

  2008年11月,中国的开发者们已经隐约感觉到美国的那种开发热潮。陈宪开始在各种手机技术论坛上多加留意。当时一个来自加州的华人在国内论坛上招募iPhone程序开发者,陈宪就尝试着联系了他,毕竟陈宪需要付出的只是业余时间和精力,而不是太多的金钱和工具。

  在之后的几个月,关于智能手机平台软件开发的论坛开始热闹起来,仿佛一夜之间有许多人开始意识到这样的领域的“有趣”。陈宪就是在热闹的论坛中认识了张利国,也就是后来他在XMobileApp团队中的第一个合伙人。

  当时张利国在论坛上询问谁愿意和他一起写一本关于Android开发的书。陈宪给他打了个电话,才发现这位老兄就在离他公司不远的阿尔卡特?朗讯工作。之后的见面让 他们都觉得他们彼此有太多相似:张利国也是半路出家的软件开发者,本科学食品专业,大三时因为爱好软件开发去北航自学旁听,研究生考入大连理工大学,研究方向是网络搜索。在2007年毕业之后,他做的第一个项目是研究Android平台,当时Google刚发布Android平台,接触的人寥寥无几。在2009年初,智能手机开发平台火热起来之后,开始有朋友找到他,让他写一本关于Android开发的书。

  张利国觉得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未来不可小觑,和陈宪的聊天则让他激情澎湃,他决定不仅仅要写书,也要和陈宪一起开发应用软件。“我们的合作很松散,就像漂浮的云,但是互联网的合作让我们得以一起写作开发。”张利国说。

  他招募的共同出书者来自于不同的省份,通过PDF文件的数字签名网签一份合同之后,他们就开始合作关系,彼此交流通过电话和MSN以及邮件。后来这种合作方式延续到了XMobileApp项目协作中。当张利国发现接下的项目太多后,他们就像发包者一样在论坛上征集开发者,应征者有的在上海,有的在西安。

  “最多的时候,我们的合作者有60人。” 张利国说。但是松散的组织形式也会带来一些不靠谱的合作者。在几个月的合作尝试之后,XMobileApp的核心研发人员固定在了30人左右,其中几个关键人员都经过陈宪的介绍来自索尼爱立信,而且彼此之间开始有明确的分工。陈宪担任产品和团队战略发展的角色,张利国承担团队运营和团队建设的角色,他们俩一起负责团队的发展和决策,以及团队的财务;现在在微软工作的付宗亮担任一部分预研工作—在每次团队接新项目之前,他会调研这一个项目是否能实现以及提出产品的设计的具体方案。张利国的师弟白军甚至还辞掉了在上海的工作,开始全职承担起团队的产品经理和客户沟通工作。

  如今,陈宪已经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攻读计算机网络PHD学位,美国先进的产品设计思想和研发团队发展模式,使得他在产品设计和市场分析上有独特的视角,不过,运营的任务落到了张利国身上。

  在团队建设过程中,张利国也比开始更懂得如何做生意。例如,他会考察一个项目是否有风险,到底要如何规避风险。他之前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项目完成并已交付,但客户一分钱没给就消失得无影无踪。而在团队内部,他们的合作虽然松散,但也会签订简单的合作协议和保密协议,以降低有人不诚信时可能带来的风险。

  但这依然没改变他们的合作形式,他们尚无办公室,甚至连个“创业车库”都没有。“我们是个虚拟公司,这个时代不需要车库也能创业。”付宗亮说。这些核心团队的成员每周都会聚会,有时在望京科技园的咖啡馆中,有时在牡丹园的肯德基,他们常常谈论到晚上十一二点。不见面讨论时,他们会在下班后挂在网上,开始XMobileApp的工作项目,一直到深夜。

  2008年12月底,他们论坛上接到一个加州的外包iPhone项目,做iPhone的一个游戏,名字叫做Party Animal,通过电子设备屏幕的触点来控制跳舞的动物,3个月后完成发布。给团队建立信心的则是Android Market的hot or not,这是一款在今年4月发布的视频网站客户端。因为美国人喜欢上传自己的照片,这个客户端可以让用户上传自己的照片,其他的用户给上传的照片打分,这个APP上传5分钟左右,就有了二三十个下载。目前,团队独立完成的非外包项目中,下载量最多的是一个将短信、彩信转移到iPhone上的程序,下载量上千。

  这些项目中,有些标的额不过几千,有些标的额能够达到几十万。对于陈宪和张利国而言,从4月到现在,他们俩每人的投入都在5万元左右,大多数都用在小组成员聚在一起吃饭开会,以及一些项目前期给开发者垫付的开发费用。团队的收入已经能让他们的付出有所回报。

  到2009年夏天,张利国和陈宪开始考虑这个团队下一步的发展。他们期望XMobileApp在未来不单单是个团队,而能成为个公司。而且他希望这个公司不单单是一家外包公司,还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。他们开始和小组成员们构思核心产品的形态:这也许会是个SNS平台,让更多玩家愿意花时间在这样的平台上。他们自信其在行业中的经验和敏感,会让他们的产品受到欢迎。

  张利国的公司领导慢慢的开始注意到这个团队,但并未表示反对。在这个秋天,他在上海的领导带着一个团队前来北京,和XMobileApp团队交流对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看法。“大家都在这个行业做了很久,他们虽然对行业大局很有远见,但在手机app设计与运营方面更愿意听听我们的想法。”张利国说。

  而XMobileApp在新产品研究开发上的理念也得到了一些投资人的赏识。在2009年10月,他们拿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。“我们在一步步实现我们的梦。” 张利国说。这让他觉得每天的熬夜都值了。张利国觉得,有iPhone App Store,类似的平台在,他们这样SOHO创业的人就慢慢的变多,“我们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。”

  各种创意都有,包括专业和精致的制作,我们是中国最好的App Store开发者,还是要关注单一产品的制作水准,我们要成为手机上的‘暴雪’公司。”

  3 “我们曾经只是一些无人知晓的程序开发员,但因为有了这样的平台,现在我们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智慧卖给全世界。”

  让这些人联系在一起的是一次机会,他们正在紧紧抓住。这个机会不仅关乎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金钱,还涉及到一个程序员的声望,也是一个男人的事业,夸张一些地说若能够成功实现梦想,这将成为他们生命的大部分价值。

  作为一名软件写作者,他们面前有许多榜样值得去效仿。盖茨和鲍尔默发轫于PC全球普及的时代,杨致远则乘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列车,布林和佩奇的谷歌赶上了信息爆炸的时机。而现在苹果、谷歌连同中国移动的Ophone平台为软件工程师们提供了新的创业平台:几乎零成本,一目了然的产品反馈,智慧迅速变现,还算公平的分成。他们正在努力抓住这次机会,虽然面对的是大公司和无数个体的竞争,但无论成败相信他们会在内心高唱Cold Play乐队那首《Viva la Vida》(生命万岁),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喝彩。

上一篇:app软件开发需要注意的几点 下一篇:移动使用开发学什么